學佛答問(一)

學佛問答(一) 序 大覺世尊出現於世’為眾生講經說法,幫助眾生斷疑生信,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究.竟解脫。從經典中可以發現,大多數佛經都是由佛的弟子提出疑問,請教釋迦牟尼佛解答。由此觀之,學生有疑問請老師解答,消除疑惑,進一步解決生活中遭遇到的困難,乃是學佛很重要的過程。今有華藏講記組整理上淨丁空老和尚為人解答學佛問題,從錄音帶抄錄成丈字稿,整理後擬印成書本流通,並提供書展,供養大眾,請末學作序,謹以咯言數勻,以塞其責。 末學悟道序於台北 二OO三年一月七日 閱 讀 [...]

|2020-06-02T20:35:25+08:005月 31st, 2020|佛教經典|

淨宗入門

淨宗入門 淨空法師講述 一九九六年講於達拉斯 吳真度居士整理 諾位同修: 這次我們聚會的時間雖然很短,正好最近我在加州洛杉磯、聖荷西等地講經,有不少的同修來見我,談到修學功夫不得力,佛在經論上 所說的殊勝之功德利益,我們沒有能夠獲得’這原因究竟在那裡?所以這三天,我想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....... [...]

|2020-06-05T15:10:35+08:005月 28th, 2020|佛教經典|

讀經課本

讀經課本 引 言   淨宗學院稟承淨空老法師指導,自㆓OO五年三月六日至十三日舉辦“幸福㆟生講座―《弟子規》與淨宗修學”,由蔡禮旭老師主講。這是蔡老師自行化他的心得報告,全部課程共為四十小時。   今日社會大眾物慾橫流、爾虞我詐,所思所行早已背棄倫常大道,麻木不仁。我們即使㈻佛多年,自性所具的真誠愛心仍無由啟發,所以修學教㆟皆不得受用,念念恆為貪欲、怨恨、愚痴、不平等種種邪思矇蔽,遑論來世㆔途苦報,現前普遍存在的身心壓力、家庭糾紛、㈳會競爭、世界戰亂,乃至㆝災㆟禍等無法預測的劫難,已使㆟心惶惶,痛苦不堪。處今亂世,唯㆒自救之道,即是認真力行《弟子規》與《十善業道經》。這是儒佛大道修學的基礎,如若忽略此大根大本,縱廣讀經論、日日課誦佛號萬千,修行數十年,因缺乏基礎,亦無真實成就之理。唯有虛心受教,切實奉行,自性本具的真誠愛心方得萌芽生機。故知《十善業道經》與《弟子規》的教學,確為斷惡生善之機,亦即㉂救救他於無盡苦難的㉃善妙方。若無此根本,諸佛聖教皆流於空談,決無㆘手處。   有鑑於此,年近八十的淨空老法師以身作則,率領淨宗學院所有四眾同學參加全部課程。因現場㆖課與看聽光碟、網路學習,受用大不相同,且四十小時細講之機緣,亦百千萬劫難遭逢,參加講座同修皆深受感動,多有懺悔落淚而觸發善根者。敬祈諸位仁者務必熟讀經文,並希能百分之百落實。以此功德迴向消弭世界戰亂、化解衝突,必㈲不思議功德利益。謹以此文作為本書前引。 閱 讀 [...]

|2020-06-05T15:29:24+08:005月 28th, 2020|佛教經典|
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【视频】
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無量壽經,為淨土群經綱要,東來最早,譯本最多。自漢迄宋,凡十二譯。宋元而後,僅存五本。此五本中,互有詳略,初心學者,遍讀為難。王龍舒居士取漢吳魏宋四譯,彙為一本,意在便於初學,往往取繁遺要,改深為淺,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,未順譯法;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亂乖舛,不合圓旨。謹案龍舒會集四譯時,尚在中年。識解未超,誠有舛誤。但云棲、靈峰兩大師所見南北之本,已自不同,或其別有定本,今已散佚,未可知也。至龍舒之淨土文,成於晚年,沾溉後學,有裨淨宗,厥功偉矣!二林因不嫌王會,又取康譯刪其繁冗,節為一本,謂可救龍舒之失。夫龍舒之誤,在所會四譯之中,二林節刪僅限康本一譯之內,為例不侔,云何補救?魏默深居士,復取五種原譯,融會為一,文字簡潔,遠過龍舒。而率增乖舛之弊,仍復不免。考默深原稿,未及校刊,付諸友人,身後印行,致有增減,亦未可知。夫會集與譯義不同,譯經須見梵本,會集須照原文,無徵不信,儒籍尚然。原譯所無,徵與何有?是以五種原譯之外,雖有節會三本,而仍未能普遍流通。吾師夏蓮居先生,未冠學儒,甫壯習禪,由宗而教,由密而淨。於壬申之歲,發願重校此經,閱時三載,稿經屢易,悲智並運,卒成斯篇。不但可以補王彭魏三家節會之疏失,實可稱集漢唐宋五種原譯之大成。佛學界諸尊宿多稱為文約義顯,詞暢理圓。習淨土者,誠能受持讀誦,則於蓮宗法門統攝無遺矣。此本初脫稿時,張憲臣居士見之欣贊,亟欲付印,以致序文與會譯引證記均未付入,而蓮師因校勘未審,不允流通,將有定本與序文等一併另刊。此雖初次付印之本,然於原譯之外,未嘗稍參一意一句,梅擷芸老居士在中央廣播電台稱為最善之本。讀者誠能取五原譯、三會本參考互證,則可知梅居士所稱非溢美之詞也。 小雪候弟子黃超子敬序 閱 讀 [...]

|2021-11-28T17:26:08+08:005月 27th, 2020|佛教經典|

阿彌陀佛傳(漫畫版)

阿彌陀佛傳(漫畫版) 阿彌陀佛,又名無量佛、無量光佛、無量壽佛等。大乘經載,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,建立西方凈土,廣度無邊眾生,成就無量莊嚴功德。大乘佛教流傳之地,阿彌陀佛信仰也尤為繁盛和重要。漢傳佛教凈土宗則完全以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凈土作為專修的法門。在二千年多前,釋迦牟尼佛向眾大弟子講述了《無量壽經》,佛陀宣稱,當末法來臨,一切經法斷滅後,此經仍住世一百年,以度有緣眾生。在《無量壽經》里,詳細地敘述了阿彌陀佛如何修行成佛,創造極樂世界的偉大事跡......   閱 讀 文檔來源: [...]

|2020-06-05T16:01:38+08:005月 25th, 2020|佛教經典|

法水常流﹣淨空法師墨寶專集

法水常流﹣淨空法師墨寶專集 編序 書法創作的本身是一種認知過程,更是一種實踐過程。在動筆之前,首先必須認識字的本義,然而只有“知”,並不算書寫完成;尚需用筆濡墨,展紙伸手,運指鉤畫,方稱完畢,因此書法創作其實是知行合一的過程。字裏行間不僅蘊含靜態的思辨,更具動態的運行,作品中涵藏的認知與實踐,與世尊開示行人之修學次第﹣“信、解、行、證”,不啻發趣一致。 老法師畢生致力於教學及辦學,於近半世紀的弘法修行路程裏,以音聲說法教化大眾,變時而以文字書法啟發學人,顯揚圓融平和的教化意境。老人總結數十載學佛經驗所提出的修行綱領為:“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、;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”二十個字。廣佈清淨法音宣流聖教,兼以妙筆濡墨警策世人,善巧引導學人透過倫理道德的教化,逐步力行“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”。落實古聖先賢的教導,確實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,從而破迷開悟。更進一步,藉以自我教育,自我改造,迴心向善,克己復性,止於純淨純善,與聖賢同趨一到致。 通過多年的信解力行體會,老法師開導同倫:任一宗教皆應回歸到修行教學,趣入宗教教育。宗教的形式如同外衣,其實質內容則為修行教學;唯有將宗教中聖賢教導的精神,以及經典中的理論、方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,提升自己的靈性,改造人生,那才是宗教教育的本質本色 ...... 閱 [...]

|2020-07-26T10:50:34+08:005月 24th, 2020|佛教經典|

護生畫集

護生畫集         《護生畫集》 是豐子愷先生歷時四十六年的作品(一九二七至一九七三),總共六集四百五十張圖, [...]

|2020-07-27T14:54:46+08:005月 24th, 2020|佛教經典|

了凡四訓(漫畫教學版) 【视频】

了凡四訓(漫畫教學版) 《了凡四訓》,原名《訓子文》。袁了凡先生生於明朝嘉靖十二年(公元一五三三),卒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(一六O六),享壽七十四,浙江嘉善人。早年被孔先生將一生命運算定,知「生死有命,遲速有時」,於是淡然無求。後遇雲谷禪師,為其開示「命自我立,福自己求」的道理,遂改別號學海為了凡。了凡先生深深服膺雲谷大師教誨,盡其一生,實踐改過積善之法,成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運的傑出典範。 《了凡四訓》一書,是袁了凡先生教育兒子的四篇家訓,文理俱暢,豁人心目。清末民初,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極力提倡,在印刷技術不發達的當時,其印量達數百萬冊之多,因而流通甚廣。 淨公老和尚學佛之初,深受是書之利益,認為是解救今世眾生劫難之不二法門,也是學 佛之人入佛境界之大根大本,故而多次宣講,發明幽致,務令聽者,咸解其義,實行其事, [...]

|2020-10-13T15:39:24+08:005月 23rd, 2020|佛教經典|
返回顶部